“守正创新——刘小明中国画作品展”在京举办 天天短讯

搜狐文化   2023-05-28 13:20:25

5月27日,由燕京书画社、北京银谷艺术馆主办的“守正创新——刘小明中国画作品展”在一得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时尚经典艺术交流中心承办,北京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书画院、正蓝旗美术家协会、一得阁书画院作为支持单位。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卢禹舜,故宫博物院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专家单国强,中国著名花鸟画大师高冠华夫人张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政治部主任 张东辉将军,黑龙江省财政厅原副厅长运连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陈传席,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副书记卢庆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党总支副书记赵青生,中央美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丹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赵青仲,著名策展人、美术批评家杨维民,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北京东岳美术馆执行馆长曾陆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馆长洪和文,银谷艺术馆副馆长车梅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现场嘉宾合影


(资料图片)

在展览开幕仪式上,单国强认为,刘小明的中国画首先“守住了正统正规,是有法度的绘画”,但更让他感兴趣的是“他在山水、人物、花鸟画上的创新。

单国强以刘小明的山水画为例,认为刘小明在他的创作中广泛吸收了其他画种的特点,然后形成了自己的创新面貌。“首先,他把中国山水画跟西方风景画结合,形成了极具当代风貌的新时代山水画。刘小明的画从写生出发,以焦点透视为主,来描绘具体的风景,这是西方风景画。但同时,画面的背景等方面,他又运用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把景致加以扩大,或者运用‘三远’的古法来展现当代山水,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

“其次,他的创作是将具象跟意象相结合,即画面描绘的是比较真实的物象,但那是根据创作者对其主观胡理解、印象来表现物象,是艺术化地夸张甚至变形地展现在画面上,具有很强的现代艺术创作中追求的概括、抽象的意味,在中西方绘画中其实都存在艺术的具象与意象的融合表达,而刘小明的创作是融合得比较好的。再次,他把国画跟版画的美融合在一起,这主要表现在用墨、设色上,画面中非常强调黑白、浓淡的对比,这是典型的版画表现手法,同时他的山水画里面还可以看到很好的留白。另外,他特别重视线条的运用,线条既是版画的重要表现手法,更是中国画的重要支撑,刘小明能够根据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物象、形态甚至神韵。所以,从上述三点,我觉得刘小明的中国画是吸收了其他画种的特色,然后加以融合和自己的个性创新,就形成了自己很鲜明的特色。”

展览现场

黄丹麾也认为,刘小明的中国画在“守正”中西方绘画传统的同时,更注重“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他说:“从西方绘画的传统来看,刘小明的中国画中有西方现代艺术诸多流派的影子,包括表现主义、蒙克的忧郁浪漫、塞尚的色彩变换,他对后印象派也有借鉴,有的人物画又借鉴了野兽派,包括立体主义的一些特点,所以,刘小明的作品不仅有中国画的传统,更有西方绘画的传统。那么,他创新在哪儿?首先我认为是他继承、弘扬‘笔墨当随时代’的古训,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线条是重要的构成因素。但他的山水画创作又不像传统的中国画喜用留白,他是用了背景色;而且他的山水画不是宋代的大山大水,而是采用折枝花鸟画的局部切割,他的人物画带有很强的抽象或者半抽象特点,即人物只描其大概但神态非常有韵律。整体而言,刘小明在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画科中纵横百合,我想他也对吴冠中先生的风格很推崇,所以进一步强化线条的表现力和水墨的气韵感,从而让很多作品带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的韵味。另外,刘小明中国画中的黑白对比,带给人类似碑帖的古朴美感,而画中的线条又有一些狂草的韵味,诸多因素让他的作品于中西融合、古为今用中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人的浪漫和当代文人画的韵味,所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当代艺术家。”

刘小明,北京人,师从李可染、高冠华先生,原任中国书画社秘书长。1990年,组织全国百名书画家共同绘制百米长卷——《万里长城》《黄河之母》,任该公益活动总指挥,并主笔绘制(当时最完整,最长的长城和黄河的画卷,收藏在中山市博物馆)。1993年策划、组织“中国书法绘画万里行”,并任此公益活动总指挥。1994年骑单车到全国各地写生、创作并组织书画活动。1995年起深居简出,潜心研究绘画与运动,以求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作为艺术家刘小明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他在近三年创作的中国画125件,题材虽然是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但独具个人特色,且极富当代文人画的精神风貌。

正如策展人张茉所言,刘小明的中国画创作是在苦心钻研中外艺术60年的基础上,更用20年时间探究和实践“笔墨”尤其是线条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古今更迭演变和时代特征,将其与当代社会的实物风情、精神思想相融合,从而实现中国文人画在当代的延续。

首先在题材上,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刘小明的“守正”而后“创新”便体现在用极其灵动鲜活又力透纸背的线条,来“写”出他们的当代风貌;尤其是刘小明的人物画,并不刻意或者过多地通过对人物眼神或者表情的艺术处理来描绘和展现当代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是通过变换万千的线条来勾勒人物的神情体态,再结合多姿多彩的服饰描绘,让当代人物在画面上栩栩如生,仿佛正从画中向观者走来。

“因为中国画的重要支撑便是线条,如果线条的笔力不够、境界不到,自然无法让中国画呈现出气韵生动的自然之美。”刘小明认为,“中国画的当代创作,其实已经在构图和设色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古人的发展,但也在此中丢失了对核心支撑——线条的探究和苦练”。正因如此,刘小明的很多人物画尽管采用传统的点景人物式画法——不见眉目,但极其传神的线条勾勒,熟悉又美轮美奂的场景描绘,无不让观者心生共鸣——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艺术化、这么美;而这种有益的探索也让刘小明的中国画创作极具个性和时代特色。

其次在构图和设色上,刘小明的创作,仍然延续着自近代以来中国画的创新道路,既融汇古今中外的画论和理念,并于当代人的平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素材,但仍以线为骨、以墨色为肉,浑然天成地展现着当代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从而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核心追求的坚守。

“此次展览的举办,既是一种总结和汇报;更是一种交流。”刘小明表示,“自1996年开始潜心绘画和苦练,通过20多年对笔墨线条的苦心研究,于坚守传统的埋首耕耘中,我个人是学有所悟的,然后将所悟、所学进行艺术实践,效果到底怎样?我想通过此次展览与业界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以便开启我下一阶段的艺术征程。”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

展览现场及部分作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资讯